新聞中心

五金模具設計之圖解旋切模
發布日期 : 2019/8/4 13:57:04  點擊量 : 1341
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 ,五金衝壓件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 ,對產品的質量及尺寸要求也越來越嚴格。一些產品的傳統加工工藝已經不能滿足要求 。其中五金拉伸產品尤為突出 ,拉伸件在拉伸過程中 ,由於材料的各向異性 ,厚度不均勻以及定位不準或拉深模間隙不均勻等原因 ,將使拉出的工件頂端不整齊。對於端部要求平齊 、美觀的零件就需要補充切邊工序 。以前 ,簡單的切邊加工方法(簡單模具的飛邊或在車床 、旋壓機上切邊)達不到公差要求 ,工作效率低 。而用加工精度較高的旋切模具可達到應有的效果 。

旋切模是旋轉浮動擺塊切邊模具的簡稱 。按凸凹的位置可分為 :正裝和反裝兩種 ;按切邊進刀的方向分為 :軸(縱)向切邊模(螺旋切邊模)和徑(橫)向切邊模(浮動擺塊切邊模) 。由於應用程度的關係 ,這裏隻介紹螺旋切邊模和浮動擺塊切邊模 。

一 、 螺旋切邊模 :

圖1所示為螺旋切邊模結構 。




此模具用於對圓筒形拉深件的切邊 。

芯子6可取出,工作時將衝件套在芯子上 ,放入螺套15內 。當壓力機滑塊下降時 ,凸模9先壓下芯子6並帶動衝件一起下降 ,然後限位釘11下壓滑塊14一起下降 。滑塊14的外形為平直螺紋狀 ,設計時注意滑塊的斜度不能太大 ,否則模具容易被“咬死” 。見(圖2)






滑塊14在下降的過程中 ,沿滑塊座7的螺旋形內腔運動 ,滑塊座7的結構圖見(圖3) 。






凹模12也隨之運動 ,與凸模作相對運動 ,對衝件進行切邊 。壓力機滑塊上升時 ,頂圈16在彈頂器的作用下 ,把滑塊14沿螺旋方向頂至原位 。彈簧2 、頂圈17把衝件 、芯子頂出 。取出衝件和芯子 。為方便從芯子上取下衝件 ,芯子6中開有一螺孔 ,用螺杆旋入 ,便於拔出芯子 。衝件被切邊後長度由芯子6控製 。

此模具由於隻能對圓筒件進行切邊 ,加之螺旋形內腔加工複雜 ,應用程度受到限製 ,逐漸被浮動擺塊切邊模代替 。一般較高(長)的拉伸件或圓筒件采用此模結構 。

二 、浮動擺塊切邊模 :

浮動擺塊切邊模有正裝和反裝兩種,結構上區別不大 ,隻是凸凹模的上下位置相反 ,其餘部分大致相同 。正裝浮動擺塊切邊模結構見(圖4) :






反裝浮動擺塊切邊模見(圖5):






兩種結構基本相似 ,這裏隻介紹正裝的浮動擺塊切邊模的設計方法 。

1 、正裝的浮動擺塊切邊模的結構 :(見圖6)






(圖6)所示為矩形件浮動式切邊模 。其主要特點是 ,凹模8置於凹模托板6上,凹模托板6與下模座孔成H9/h9動配合 ,並通過彈頂器(圖中未繪出)借助柱頭螺絲12,始終將凹模8往上頂 。衝壓前 ,將製件7放入凹模8內 ,由頂板2和彈簧3托住 。為防止製件變形 ,製件內裝有定位芯9 ,其外形與製件內形成H7/h7配合 。芯子的高度與製件所需的高度相等 。四根限位柱11用於限製凸模下平麵與凹模上平麵間的間隙 ,其值由料厚而定 ,一般取0.05mm 。

2、浮動式切邊的工作原理 :

衝模工作時 ,上模借助壓力機的壓力 ,使凸模10先壓住芯子 、製件7 、頂板2和彈簧 ,再往下凸模即要進入凹模 ,但由於限製柱的作用 ,凸模與凹模的平麵間保持著一定的間隙 。此時 ,凹模與四周導板1 、13 、4 、5始終保持接觸 。凹模在導板的軌跡中 ,不但作上 、下運動 ,還作水平方向運動時 ,芯子9也隨之運動 ,即與凸模發生相對運動 ,在剪切力的作用下 ,對坯料進行剪切 ,並利用導板接觸麵的變化 ,使凹模按不同方向位移 ,依次把餘邊切掉 。圖2所示為凹模相對凸模位移切掉餘邊的慢動作的四個過程 。實際上 ,衝壓的一瞬間 ,即完成切邊工作 。

3 、浮動式切邊模導板的設計 :

1)滑塊的的動作原理 :

設計浮動式切邊模時 ,最關鍵的部分是導板 。設計導板應先決定凹模需要的動作 ,再按動作的要求設計導軌的形狀和尺寸 。決定凹模動作 ,可采用作圖法 。普通拉伸件的切邊模 ,隻需作平麵切齊 ,凹模可在X 、Y兩水平方向同時動作 ,分幾次將製件的邊切掉 。動作是否達到要求 ,可用兩張圖紙驗證 ,即在一張圖紙上繪製凸模平麵 ,在另一張透明紙上畫出製件平麵 ,將兩張紙疊在一起 ,作相對位移 ,經幾次動作比較 ,即可判定製件各邊是否全部切掉 ,如(圖7)所示 。






如(圖8)所示的的動作將製件的各邊全部切齊 ,具體動作圖如下 :






圖8)的動作可以以凸模平麵為原點 ,四周的小格為移動的距離(為能看清 ,距離拉大) ,製件平麵與凸模平麵的相對移動可在一座標係上顯示出來 。則每個圖移動如下 :如圖d) :凸模平麵不動 ,製件向左 、向前移3mm ,則在座標上顯示的位置見(圖9) ;






如圖e) :由於前麵製件已向前移了3mm ,所以製件前後不動 ,隻是橫向向右移動了6mm ,在座標圖顯示如(圖10) ;






如圖f) :製件左右不動 ,從前向後移動6mm ,在座標上顯示見(圖11) ;






如圖g) :製件前後不動 ,從右向左移動6mm 。由於在d)圖中 ,製件的左下角已切掉 ,此次向左移動6mm後 ,製件的四周全部被切到 ,座標圖應是一個封閉的圖形 。見(圖12) 。






表1列出了拉伸件切邊時的凹模移動量 ,箭頭是四個移動方向(見圖8)






以上動作完成後 ,製件的四周全部被切掉 ,動作的軌跡也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四方形 ,見(圖13) 。






如(圖14)所示的動作圖就有一部分廢料未切掉 ,凹模動作不僅僅是一種 ,可多種多樣 。可根據個人習慣靈活運用 。






2)導板的設計步驟 :

a 、滑塊 :

導板是作為滑塊上下運動的導向部分 ,那麽在確定導板形狀前先設計出滑塊的形狀尺寸 ,導板的形狀也就隨之確定了 。如(圖15)所示 。






設計滑塊時需注意的幾個參數 :一般導板的角度θ設計成30°或45° ,滑塊的角度也就在30°或45°之間 ;圖中的尺寸A取值要充分考慮此處的強度 ,太小強度不好 ,太大則模具高度(行程)過高 ;一般取(2—5)mm 。

b 、導板 :

決定凹模動作及滑塊的形狀之後 ,即可動手設計導板了 。凹模在X—X方向移動 ,由左右二導板決定 ;凹模在Y—Y方向移動 ,由前後二導板決定。凹模在X—X方向不動時 ,左右二導板是垂直線 ;凹模在X—X方向移動時 ,左右二導板斜線 。凹模在Y—Y方向不動時 ,前後二導板是垂直線 ;凹模在Y—Y方向移動時 ,前後兩導板是斜線 。

根據根據三角函數公式 :tanA=






得出如下圖的結果 :






(圖16)中 當a=3mm時 ,各角度相對應的高度為(1.73 、2.10 、2.52 、3.00)mm ;

當b=6mm時 ,各角度相對應的高度為(3.46 、4.20 、5.03 、6.00)mm ;

上麵的數字說明 ,當角度取45°時 ,滑塊向下運動3mm ,滑塊也可向左右或前後移動3mm ;向下運動6mm時 ,滑塊也可向左右或前後移動6mm 。

第一步 、確定滑塊塊形狀及尺寸 :(見圖17)






第二步 、以滑塊的形狀繪製滑塊行程模擬圖 :(見圖18)






第三步 、繪製滑塊動作軌跡圖 :圖中保證最單薄處有3mm 。(見圖19)






第四步 、繪出滑塊行程軌跡圖(導板形狀) :

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導板的單薄位置 ,可通過加長垂直部分的長度來解決強度及緩衝問題 。(圖20)所示 ,是按如下已知動作要求設計出導板型麵 :

①開始時 ,滑塊處於是高位置 ,各和左 、右 、前 、後導板接觸 。

②滑塊在左右方向(X—X)左移3mm ,前後方向(Y—Y)前移3mm 。

③滑塊向右移6mm ,前後方向不移動 。前後導板是垂直線 ,垂直行程應按左 、右導板決定 。

④滑塊左右方向不移動 ,前後方向後移6mm ,因此左右導板是垂直線 ,左右導板垂直線長短按前後導板決定 。

⑤滑塊在左右方向左移6mm ,前後方向不移動。前 、後導板是垂直線 ,垂直線長短按左右導板決定 。

按照滑塊的的動作軌跡 ,用直線連接起來 ,導板的形狀就完成了 。

返回